港资。
接待我们的团队有:集团副总(实际上就是老板),生产副总,香港市场部人员,工程主管(经理)、工程主任。
老实话讲,这是最近两个月来所有的工厂中接待方面最让我满意的一个。
不是因为接待规格,而是准备工作做的扎实:
1.0 资料准备翔实;
2.0 问题梳理的清晰;
3.0 发问的程度和深度到位;
4.0 不骄不躁,应对得体;
5.0 现场参观时,不藏不掖,状态真实;
6.0 老板低调务实。
职业生涯N年,接待过N多客户,也参观过N多工厂,做的比这家厂好的,当然有,但如此得体的,甚少见,包括我自己接待客户。
这让我多少有点感慨。
大陆的很多厂在这方面做的差。如果在美资、日资、台资、港资、合资、中资(民营或国营)厂中排名,中资我排最后。
这不是偏见。
记得刚入行时,我对三种人最有看法:日本人、台湾人、香港人。
见日本人不爽,是情感问题。
记得第一次接待客户那天,恰巧是7.7,我的内心非常煎熬,难以接受。接待到一半的时候,我找借口走掉了,推给了同事去应付。
但是,后来接触日本人多了,我的看法渐渐改观,后来变成了佩服。
他们做事,总是一丝不苟,从不敷衍了事。从不会因为到了中午吃饭或晚上下班时间到了就草草收兵。
我有长期接待过一家日本客户。每次来,他们总是在现场提很多很多问题。中午,当我们中国的同事去吃饭休息的时候,他们就在会议室里吃个简单的快餐,而后在白板上写满他们见到的问题,以及对策和建议。
他们总是将一个词挂在嘴上,叫“改善”。
每出一次问题,他们必来三次:第一次,协同改善;第二次,验证纠正行动;第三次,跟进持续执行情况。
所以,每次见到他们,我都有一种深深的危机感。
这样的人,我们要赢他,恐怕不是在网络上转发慷慨激昂的E-mail就能做到的。
见台湾人不爽,则是他们的作风问题。
我接触过的台湾人,听说几乎没几个不在大陆包二奶的。
阔人阔包,穷人穷包,总之,没有一个好东西。
而且他们常常在大陆人面前趾高气扬,自以为高人一等。
但久了,发现台湾人也不全是坏土豆。
台湾工厂的成本控制,令我敬佩。
2000年在上海参观一家与我们同类型的厂,比我们高一个档次的产品,售价与我们一样,而且一年还有钱赚,足见他们成本控制的水平。
后来看鸿海,成本控制水平,更是独步全球,无人(厂)匹敌。
再想想,以台湾的狭小生存空间,造就出如此庞大的工业帝国,那么多全球知名的品牌,辉煌的背后,肯定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和汗水。
几年前,通过网络和传媒,亲眼见证一个叫温世仁的台湾人个人出资5000万美元,投资开发中国西部,并到处鼓吹“西部开发,十年可成”理论。
后来,又看到那么多的台湾人向中国西部开发伸出援手。
他们,比起中国大陆那些为富不仁的所谓富人们来,强多了,也可爱多了。
有时候,我们确实需要卸下有色的眼界,再来看世界。
也许,你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