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3月5日星期一

元宵夜读唐时月

  我未作过统计,但凭感觉,唐朝诗人最钟爱的,似乎是月亮。
  
  在李白眼里,月是孤高的,“含光混世贵无名,何用孤高比云月。” 月是相思的,“孤灯不明思欲绝,卷帷望月空长叹,美人如花隔云端。” “长安一片月,万户捣衣声……何日平胡虏,良人罢远征。”月是细腻悲切的,“汉家秦地月,流影照明妃。一上玉关道,天涯去不归。”“冬夜夜寒觉夜长,沉吟久坐坐北堂。冰合井泉月入闺,金缸青凝照悲啼。”月是含情的,“月出峨眉照沧海,与人万里长相随。”但同时,月也是粗犷的,“明月出天山,苍茫云海间。长风几万里,吹度玉门关。”悲壮的,“画角悲海月,征衣卷天霜。”豪放的,“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,玉山自倒非人推。”李白与月,似乎是最好的朋友。“暮从碧山下,山月随人归。”(孤独时可“举杯邀明月,对影成三人。”,行乐时,则“莫教明月去,留著醉嫦娥。”
  
  而在杜甫眼里,月则悲苦的多。“夜深经战场”他看到的是“寒月照白骨。”即将出塞,他想到的是“已去汉月远,何时筑城还。”坐船渡水,他看到“微月没已久,崖倾路何难。”在秋风中,他感慨的则是“不知明月为谁好,早晚孤帆他夜归。”游历秦州,“月明垂叶露,云逐渡溪风。”他想到的是“清渭无情极,愁时独向东。”看到的则是“风连西极动,月过北庭寒。故老思飞将,何时议筑坛。”家,国,乡,愁,便是如此这般,涂抹在杜甫的月亮上,渗透在杜甫的月光里。对于杜甫来讲,跟别人一样,当然“月是故乡明”了,但与他,却是“有弟皆分散,无家问死生。”
  
  但在唐朝大多数诗人的眼里,月亮是浪漫的,休闲的,柔美的,当然,也是思念的。
  
  “山光忽西落,池月渐东上。”“夕阳度西岭,群壑倏已暝。松月生夜凉,风泉满清听。”孟浩然每次的思念和等待,总是发生在那么美的月夜。“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。”“月出惊山鸟,时鸣春涧中。”“深林人不知,明月来相照。”这是王维的山水田园。“月上柳梢头,人约黄昏后”,这是朱淑真的婉约浪漫。“鸟宿池边树,僧推月下门。”这是贾岛的静。“野旷天低树,江清月近人。”这是孟浩然的寂……
  
  而我最喜欢的,则是张若虚的月,“江畔何人初见月?江月何年初照人。”“人生代代无穷已,江月年年只相识。”“春江潮水连海平,海上明月共潮生。”“滟滟随波千万里,何处春江无月明。”“江流宛转绕芳甸,月照花林皆似霞。”“江天一色无纤尘,皎皎空中孤月轮。”“谁家今夜扁舟子?何处相思明月楼。”今夜若能与张若虚同桌赏月,明日即使永失太阳,亦当无憾。

2 条评论:

  1. 先弄个草稿,丢在这里,有空慢慢改吧。

    回复删除
  2. 李白与月,似乎是最好的朋友
    在李白眼里,月是孤高的
    月是相思的
    月是细腻悲切的
    月是含情的
    月也是粗犷的
    在杜甫眼里,月则悲苦的多

    这是由于他们所处的时局不同、性格不同造成的。李白生长在唐朝的兴盛时期,歌舞升平,处处给人以美好、浪漫。而杜甫则生活在唐朝的由强转衰阶段,看到的尽是“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”惨境,因此较为现实。

    在唐朝大多数诗人的眼里,月亮是浪漫的,休闲的,柔美的,当然,也是思念的。
    很能代表唐诗风格。

    你的音乐好美!

    看来还是不大熟练,都弄错篇了。不过,我又移过来了。我又试了好几次。

    我喜欢大字。我戴眼镜。

    回复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