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3月19日星期一

写几句小媳妇

最近忙的一塌糊涂,连我最心爱的博客都很久没写了,想起来,有点点“惭愧”。

今天又要出去,现在在等车呢,正好有点点空档,上来写写字。

上次说到,小媳妇拉我看电影,我对付着看了《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》。

其实之后,她又让我看了好几部电影,有《快乐的大脚》、《洛奇6》、《当幸福来敲门》等。

这几部电影,应该都属于励志电影的范畴。但遗憾的是,我知道《快乐的大脚》、《洛奇6》、两部,我都只看了一半便睡着了。我是真的太累了。只有周六晚上看《当幸福来敲门》,是小媳妇睡着了,我一个人看完了,一直看到了凌晨三点。

其实这些电影,她都已经看过了,为了陪我看,她才又看的。也难得她如此用心。其实我明白她的意思,她是想通过电影告诉我:任何时候都不要气馁,我有我的价值。

我很惭愧。在这一点上,我真的要感谢她对我的帮助。自相识起,她就一直站在我的背后,给我支持和力量。

02年,是我的第一次职业大转型。我从一个熟悉行业,跳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行业。刚开始的时候,一切都是陌生的。有一段时间,我很灰心,几度想放弃。那时候,是她给了我有力的支持。她甚至从郑州专程来到广州,陪了我很久一段时间,直到我度过危机。

06年,我再跳,进入另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,又经历了一次很艰难的时光。小媳妇为了让我安心工作,又从广州陪我来了深圳。

我知道,每次我的改变,乃至我的成功,若没有她,也必没有我。

2007年3月13日星期二

小眼看电影之——《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》

看过《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》后,我很想写篇观后感。但最近恰好赶课,每天晚上上近三个小时的课,每次的进度上1.5课,根本抽不出时间来。而小眼睛的这篇,写得不错,我觉得我写出来不见得能比她得感受更深刻,所以把地址链接过来。有兴趣得朋友可去看看。

小眼看电影之——《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》




古尔浪洼

2007年3月11日星期日

成长



昨晚到了珠海,见到了几个曾经带过的下属。快一年没见了,在一起有很多话题可聊。听着他们述说自己的成长、工作、成功、快乐,我也很高兴。记得当年,我招他们进公司的时候,大多都是刚刚从技校或者中专毕业的小毛毛头,一天到晚有很多想法,也有很多初入社会的不沾泥土的梦想、挫折和苦闷。我像个大家长似的,开导,劝慰,有时候甚至是教训。而今,也就那么两三年,他们一个个都成长起来了,如今有做客服工程师的,有做流程工程师的,也有做到部门副经理的。虽然我自己也不是个怎样出息的人,但看到他们的成长,我多多少少还是有点自豪。毕竟在他们初入社会的时候,我对他们或多或少,还是有那么点帮助的。我想,他们能记得我,也许也可能是我曾经用心教过他们,给他们或多或少提供过成长和学习的机会。

看着他们,我就想起来当初我的成长。在我10年的工作经历中,有很多人曾经帮助过我。这些人,都被我深深珍藏在心里。比如我的第一个上司,把我从一堆员工里挖掘了出来,一直引导并将我培养成部门经理。我的第二个上司,则使我的事业和人生观都发生了变化。

正是受到了他们的影响,我对自己的下属,也用同样的方式去对待。每次教他们,我都愿意顷囊相授。而他们的成长速度,也往往出乎我的意料。每当看到他们成长,甚至超越我的时候,我就有一种很大的成就感。是的,人需要去赚钱,但不能只剩下赚钱,还有很多东西,是比钱更重要的东西。至少,我看到他们成长之后的这种喜悦,是拿钱买不来的。也许,加以时日,他们中的有些人,会成长到我一生都不可企及的高度。相信那时候,我一定不是嫉妒,而是深深的祝福。

2007年3月9日星期五

寻找动力




我发现,我对语言没有任何天赋。来广州10多年,竟然不会讲,也听不懂广州话。而学英语,也类似。别人总是很容易就记住,而我,无论如何也记不住。一篇课文,读了N便,似乎很熟了,转头,就忘个精光。颇有小和尚念经的嫌疑。

关于我对汉语的水准之差,我在《白字先生》中有讲过。那绝对不是为了幽默而编的故事,100%准确可靠。为平仄的事情,当年我在一个诗歌论坛上,还闹过不少笑话。后来赌气,就再也没有学写过古体诗。

好在现在有博客,写得通,写不通,都无所谓,反正大多数时候都不过是孤芳自赏而已。不过,有时候看着自己的东东变成方方的汉字挂在网上,也还是蛮有成就感的。尤其是能从google上搜出上千个与自己有关的网页来,美得差点从25楼掉下去。

但关于拼音,我却莫名其妙,无师自通了。记得刚刚上网,学习打字,五笔字根死都记不住。我在绝望之下,只好用拼音。结果出现了奇迹,平日音都发不准的我,操练了几下拼音之后,竟然敲键如飞了。还记得,先用智能ABC,后来改用拼音加加,直到如今。我最辉煌的记录是:当年跟小媳妇聊天,我曾创下了1分钟打200个字的记录。当然,现在不行了。年龄渐长,脑袋迟钝,指头也僵化了。

看起来,人要干什么,得树立个有诱惑力的目标才成。如今学英语,我要树立个什么样的目标才能有当年用拼音打字之猛呢?想来想去,似乎只有一个最能激励我:学好英语,去国外泡洋妞去!

我看学英语还长不长进!





Oh my god

2007年3月7日星期三

琵琶语

   每天都上7点出门,晚上10点回家。白天工作,晚上学英语。一站站地赶车,一件件的凑事,忙个不亦乐乎。原本每周看7部电影的传统,如今也荡然无存了。

   今晚回家,小媳妇非要我陪她看《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》。她早已经看过这部电影了,但她说很不错,还想看一次,非要我陪。我本兴趣不大,为了不扫小媳妇的兴,于是只好陪坐,三心二意地,准备糊弄一下了事。不料,电影一开始,却看了进去。慢悠悠的节奏,却绝对不觉得枯燥。

   影片开始的时候,主题音乐很悠扬。影片结束的时候,音乐再度响起。画面美,音乐更美。音乐初起,琵琶如泣如诉,钢琴伴奏;到中间段,竟然反了过来,琵琶给钢琴伴奏;后半段,又回复到琵琶自语。整个曲子,如痴情人泣泣私语,尽诉衷肠。天籁般吟唱的女声,更将难言之情表露得淋漓尽致!

   整个曲子,越听越爱,越听越不能割舍。我终于忍不住,将《文字岛》、《心的声音》上,都放上了这段音乐。希望来这个博客的人,都能一饱耳福,共同倾听夜幕下,这如诗般的琵琶语。



2007年3月6日星期二

春,终于开始热闹起来了

   今天是惊蛰。在北方,是春雷初鸣,天气变暖的开始。一声春雷后,蛰伏在土中的小虫子门,松土的松土,探头的探头,终于可以跑到地面上来,看看一个冬天都没有见过的灿烂阳光了。而勤劳的农民们,也开始了劳作,播种希望,浇灌栋梁。春,终于开始热闹起来了。

2007年3月5日星期一

元宵夜读唐时月

  我未作过统计,但凭感觉,唐朝诗人最钟爱的,似乎是月亮。
  
  在李白眼里,月是孤高的,“含光混世贵无名,何用孤高比云月。” 月是相思的,“孤灯不明思欲绝,卷帷望月空长叹,美人如花隔云端。” “长安一片月,万户捣衣声……何日平胡虏,良人罢远征。”月是细腻悲切的,“汉家秦地月,流影照明妃。一上玉关道,天涯去不归。”“冬夜夜寒觉夜长,沉吟久坐坐北堂。冰合井泉月入闺,金缸青凝照悲啼。”月是含情的,“月出峨眉照沧海,与人万里长相随。”但同时,月也是粗犷的,“明月出天山,苍茫云海间。长风几万里,吹度玉门关。”悲壮的,“画角悲海月,征衣卷天霜。”豪放的,“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,玉山自倒非人推。”李白与月,似乎是最好的朋友。“暮从碧山下,山月随人归。”(孤独时可“举杯邀明月,对影成三人。”,行乐时,则“莫教明月去,留著醉嫦娥。”
  
  而在杜甫眼里,月则悲苦的多。“夜深经战场”他看到的是“寒月照白骨。”即将出塞,他想到的是“已去汉月远,何时筑城还。”坐船渡水,他看到“微月没已久,崖倾路何难。”在秋风中,他感慨的则是“不知明月为谁好,早晚孤帆他夜归。”游历秦州,“月明垂叶露,云逐渡溪风。”他想到的是“清渭无情极,愁时独向东。”看到的则是“风连西极动,月过北庭寒。故老思飞将,何时议筑坛。”家,国,乡,愁,便是如此这般,涂抹在杜甫的月亮上,渗透在杜甫的月光里。对于杜甫来讲,跟别人一样,当然“月是故乡明”了,但与他,却是“有弟皆分散,无家问死生。”
  
  但在唐朝大多数诗人的眼里,月亮是浪漫的,休闲的,柔美的,当然,也是思念的。
  
  “山光忽西落,池月渐东上。”“夕阳度西岭,群壑倏已暝。松月生夜凉,风泉满清听。”孟浩然每次的思念和等待,总是发生在那么美的月夜。“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。”“月出惊山鸟,时鸣春涧中。”“深林人不知,明月来相照。”这是王维的山水田园。“月上柳梢头,人约黄昏后”,这是朱淑真的婉约浪漫。“鸟宿池边树,僧推月下门。”这是贾岛的静。“野旷天低树,江清月近人。”这是孟浩然的寂……
  
  而我最喜欢的,则是张若虚的月,“江畔何人初见月?江月何年初照人。”“人生代代无穷已,江月年年只相识。”“春江潮水连海平,海上明月共潮生。”“滟滟随波千万里,何处春江无月明。”“江流宛转绕芳甸,月照花林皆似霞。”“江天一色无纤尘,皎皎空中孤月轮。”“谁家今夜扁舟子?何处相思明月楼。”今夜若能与张若虚同桌赏月,明日即使永失太阳,亦当无憾。

2007年3月4日星期日

青春作伴好还乡

  
   岱宗夫如何,齐鲁青未了。
   造化钟神秀,阴阳割昏晓。
   荡胸生层云,决眦入归鸟。
   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。
  
   少时读书,老师讲,古人对诗作,要求比较严格,讲求对仗公正啦,平仄有韵啦等等,而且对句式和字数都有严格的规定。颇有点戴着镣铐跳舞的感觉。即使如此,古人也还是写出了很多出色的诗句。我至今不分平仄,比如上面这首《望岳》,我只是觉得读着过瘾。尤其是最后两句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”,激发了不知多少代人的豪情壮志,即使今天读来,仍让人觉得浑身热血沸腾,股股冲劲跃跃欲破体飞出。但可惜,这都快成了绝响了。观今日之诗人,观今日之世人,已绝少人写这样的诗歌,更少人读诗了。摩肩接踵的人群,皆为利而来往,诗歌早已蒙尘,不知道被淹没在哪个角落里了。这不由得不让人感慨:世风已变,往日不再了。
  
   于是就格外怀念起古人来了。
  
   我想,古人的生活大概是不如现代人丰富多彩的吧?没有电视,没有电话,更没有电脑、互联网、好莱坞、卡拉ok、云宵飞车等等,晚上又没有电灯,这样的日子是多么的无聊多么的难过啊,古人几千年来是怎么熬过来的啊!
  
   但其实不然。不说其它的,仅仅读读唐诗,你就不得不佩服古人活的是多么充实和精彩了。
  
   就拿行路来说吧,古人没有飞机,没有汽车,更别提托着一串尾巴的火车了。那一路行来,辛苦可想而知了,古人们该如何面对呢?“金樽清酒斗十千,玉盘珍羞直万钱,停杯投箸不能食,拔剑四顾心茫然,欲渡黄河冰塞川,将登太行雪满山。闲来垂钓碧溪上,忽复乘舟梦日边……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。”行路随难,但仍然难堕“长风破浪”“云帆济海”之梦与志。
  
   不仅如此,古人日子还过的消停。请看他们,春日有行,“深宫高楼入紫清,金作蛟龙盘绣楹。佳人当窗弄白日,弦将手语弹鸣筝……”;夜坐有吟,“冬夜夜寒觉夜长,沈吟久坐坐北堂……”;日出有行,“日出东方隈,似从地底来……”;“幽州思妇十二月,停歌罢笑双蛾摧”,北风中有思念;“赵客缦胡缨,吴钩霜雪明。银鞍照白马,飒沓如流星……”幻想中有侠客在行;“明月出天山,苍茫云海间。长风几万里,吹度玉门关……”酒足饭饱之后,赏关山之月;“六鳌骨已霜,三山流安在。扶桑半摧折,白日沈光彩……”对歌吟诗之余,《登高丘而望远》……超凡如天上之仙人,绝少有现代人长在脸上凝在眼中的那种焦躁和匆促。
  
   古人不独日子过的消停,就连那谈谈恋爱,也是浪漫的不得了。“东边日出西边雨,道是无晴却有晴”,晴还是情?情还是晴?有晴无晴?无情有情?你慢慢琢磨吧!“身无彩凤双飞翼,心有灵犀一点通”,那一点是一个字?一句话?一个眼神?一个动作……抑或者到后来干脆不点也通呢?那大概是要看你的本事了,呵呵。“对影闻声已可怜,玉池荷叶正田田。不逢萧史休回首,莫见洪崖又拍肩。紫凤放娇衔楚珮,赤鳞狂舞拨湘弦。鄂君怅望舟中夜,绣被焚香独自眠。”到这里,不是谈,而是到了做了,但你看这古人,做的多么优雅和优美——“对影闻声已可怜”,肌肤相亲了;“玉池荷叶正田田”,丰满灵秀,犹如玉池荷叶般茂盛鲜美的裸体美人就在眼前;“紫凤放娇衔楚珮”,娇美的爱人解珮松带脱衣,终于让我一亲芳泽……看看看看,多么的慕煞读者啊。但通篇读来,优美而动情,却没有一点的污秽和龌龊。再看看现在那些所谓的诗人的诗——女诗人的诗:“可以青春比蜡烛还短/火焰就要熄灭/这是我一个人的痛苦/你不来与我同居”,固然也算好诗,不过读诗歌时的美感却荡然无存了。
  
   古人让我赞叹不已的,还有他们的豁达。“松下问童子,言师采药去。只在此山中,云深不知处。”特地专程来访,被访者却不在。访人者不仅没有气急败坏,反而兴致更好,赋诗而吟。“素面倚栏钩,娇声出外头。若非是织女,何得问牵牛。”这不仅是豁达,而且是幽默了。由此也可以推断,古人之幽默,看来决不下今人。最令我佩服的,当属那句被吟诵了千百年的“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”了,这除了作者本身的豁达之外,也将古人的胸襟展示给了我们看,这胸襟,不仅纳美好的愿望和企盼与期间,更装古今多少仁人志士梦想与其中。
  
   当然,读诗就是读诗,代替不了生活。今天我之所以如此感叹,无非是借古说今,梳理一下心情而已。说真话,如果要我选择生活的时代的话,我是宁选现在,绝不去过古人的那种生活的。你想想,走一次蜀道,“西当太白有鸟道,可以横绝峨眉巅。地崩山摧壮士死,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。……所守或匪亲,化为狼与豺。朝避猛虎,夕避长蛇,磨牙吮血,杀人如麻……”还真不如坐上大铁鸟,一飞冲天,腾空九万里,早早回家,或者到中原找女朋友去呢!
  
   但我却怀念那种有诗歌相伴的日子,尤其是被喧嚣、金钱淹没了的日子,甚至被艾滋病和SARS肆虐过的日子。在这些日子里,如果有诗歌相伴,生活就有了情趣,就有了味道,就有了怀念,就有了希望,就有了感慨,就有了色彩,就了形状,就有了种种种种说得出和说不出的感受。
  
   杜甫有诗云:“青春作伴好还乡”。对于作者来说,还乡,是回到那多灾多难但却让诗人梦魂牵绕的故乡;而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,还乡,则是在灯红酒绿的生活中,保持一点精神的自由,回到那诗的大海!

静夜·明月·乡愁



   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
   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。
  
   在异乡漂泊,每逢月圆之夜,或者思乡之时,总是自然和不自然地会想起这首诗来。而怀乡之时,能够快速止痛的良药,似乎就是李白这首《静夜思》了。今夜停电,平日一片机器隆隆的嘈杂声倏然间消失了,一丝月光伴着几声虫鸣悠悠然落到了我的桌前!忽然就有些想家起来了。于是起身,在屋内踱了几圈,又感又叹,口中吟哦有声,禁不住又拿李白这帖良药,治疗了一下思乡之痛。
  
   其实追及古人,不独李白思乡时,曾以诗慰伤(别离之伤),很多诗人都曾托月疗痛(思乡之痛)过。比如李洞的《客亭对月》:"游子离魂陇上花,风漂浪卷绕天涯。一年十二度圆月,十一回圆不在家。"他见到客中月亮而怀念故乡,感伤多多。但他似乎被比我幸福些,"一年十二度圆月",至少还有一个圆月夜在家,而我离乡十余年,百二十多度月圆,百十多回都不在家啊!
  
   "老住香山初到夜,秋逢明月正圆时。从今便是家山月,试问清光知不知。"这是白居易的《初入香山院对月》。白居易老家山西,到洛阳后还能视洛阳的月为"家山月",也可算是一种曲线怀乡吧!不过听很多假洋鬼子说"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",假如白居易要是去了美利坚,不知道还能不能像在洛阳香山院一样,视檀香山的月也为"家山月"呢?想来大概不会吧!以乐天之忧国忧民情怀,偶视洛阳月为家山月,尚可马虎对付,毕竟都是中原的月嘛!如果要拿洋鬼子们的月来代替爱炎黄子孙们的月,怕是比较难以接受吧!
  
   不过在时代不断进步的今天,此事也还颇难说。曾闻刘再复去国离乡之后,就对乡愁重新定义过。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余英时教授在谈到他的《西寻故乡》一书时,曾说:"他已改变了'故乡'的意义,对今天的刘再复来说,'故乡'已不在是地图上的一个固定点,而是生命的永恒之海,那可容纳自由情思的伟大家园。"也许对于刘再复来说,乡愁可以上升到哲思,而后至于虚无缥缈,但对于我等普通人来说,怕是很难。我只是在深圳呆了几年,就已经积蓄了一腔浓浓的乡愁了。"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。"我大概是比较的杜甫些。我很怀念那些从小玩大如今各奔东西的玩伴,那些月夜全家围坐在桌旁吃饭谈笑的快乐,那些荒唐可笑水中捕星的趣事……那种感觉,那缕温馨,让我永远回味,教我终身难忘!
  
   其实不独回忆,很多东西都是无法替代的,那怕只是一点点的情景的变化,都会在我们的生理上和心理上生出一些微妙的变化来。记得初来深圳时,习惯了西部干燥气候的我,怎么也不习惯南方的潮湿天气。一觉醒来,感觉被子是湿的,枕头是湿的,翻开的书页是湿的,甚至吸进鼻孔中的空气都是湿的,很不舒服。虽然后来习惯了,但总还是觉得干干爽爽的空气好像要舒服些。还有,南北的季节也大不一样。在北方,春天来的时候,雪一点点融化,而后,那一箭箭的绿丫,随着希望一点点冒出来,那种企盼和喜悦叠加,常常让人感动好久。而来南方后,就没有了春天的感觉--因为它四季如春。南方的落叶时间与北方恰好相反。北方是到秋天的时候,黄了的落叶便会洋洋洒洒飘落下来。南方则是到了春天才落叶。一叶之落,春秋不同,怎能不让人生出乡愁来?
  
   "月出峨嵋照沧海,与人万里长相随"(《送蜀僧晏入中京》),"仍怜故乡水,万里送行舟"(《渡津门送别》)。李白二十多岁的时候离开故乡,其后就再也没有回去过,因此,他对故乡,只能心中藏之,梦中念之,酒醉之时,歌之哭之。而如今我也游离他乡,独自一人时,常常想,要是李白现在在深圳,会不会也像我一样,思乡之情,难以自禁?我想应该会!不过他大概不会像我这样婆婆妈妈吧?以他之不羁性格,一定是泼墨挥毫,干脆将他的《静夜思》龙蛇飞舞在香格里拉的墙壁上,而后如一片云,飘然而去!

2007年3月3日星期六

唐诗中的甘肃



  唐诗中的甘肃,大多时候似乎都被裹在滚滚烽烟里。虽然诗人们偶尔也会看到奇丽的边塞风光,并为之心醉,但很快便会被金戈声和马蹄声敲碎,留下一地火星。那火星,烁痛诗人的心灵,也烁痛今天读诗的人。

  在唐代,打仗最多的地方,似乎是凉州(今武威)。王瀚那首著名的《凉州词》,写的应该是战前的凉州吧?“葡萄美酒夜光杯,欲饮琵琶马上催。醉卧沙场君莫笑,古来征战几人回。”少时读此诗,热血沸腾:酒,酒,葡萄酒;杯,杯,夜光杯,欲饮那个琵琶马上催,要催你尽催,要醉我且醉,醉了,醉了,我且枕戈睡。古来征夫战士几个活着回?西域边塞,古代军人们那种豪情,那种不羁,那种枕戈待旦、驰骋疆场的生活,真是让人向往。

  但读王之涣的《凉州词》,就不是向往了,而是感受到了孤独,寂寞。“黄河远上白云间,一片孤城万仞山。羌笛何需怨杨柳,春风不度玉门关。”凉州,也有美的时候,可却美的如此凄凉。想来多年征战边塞,两军大概都已经打得很疲惫了,在某个寒夜,都悄悄班师回国了。边境线上,只剩下一片孤城,一声羌笛,以及玉门关内的嫩嫩柳芽,玉门关外的寂寂黄沙。

  “凉州城外少行人,百尺烽头望虏尘。健儿击鼓吹羌笛,共塞城东约骑神。”(王维《凉州赛神》)。但命运注定永远浴在战火里的凉州。一个短梦还没有醒,两国的军队便又回来了。凉州城外,时时处处,都能见到虏尘。也许,只有那羌笛,才是凉州最好的朋友?寂寞时它在,聚会赛马时,它在。即使春风不度的时候,它还在。

  “贤哉李广利,为将讨匈奴。路指三危回,山连万里枯。抽刀刺石壁,发矢落金乌。志感飞泉涌,能令士马苏。”(无名氏《贰师泉咏》)这里说的是敦煌,主人公是汉武帝时期的将军李广利。但也正是这个李广利,在汉武帝天汉二年,李陵率五千步兵抗击十一万匈奴骁勇骑兵时,苦战十日而不予驰援,导致李陵箭尽粮绝,兵败投降。而此次战事,也累及了另外一个人:司马迁。因为司马迁对李陵的兵败投降说了几句辩护的话,被汉武帝施了宫刑。在唐风中征战的某个士兵,大概也听到了当年李陵的心跳和司马迁的心痛吧?

  “单车欲问边,属国过居延。征蓬出汉塞,归雁入胡天。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。萧关逢候骑,都护在燕然。”(王维《使至塞上》)这是王维被排挤出朝廷后,到边关慰问时写的。这个地方,就是张掖。张掖的春天,虽然有长河大漠的奇丽风光,可是这里的将士们却无缘细观,因为,他们正在燕然前线打仗!

  诗人的步伐南移。金城(今兰州)如何呢?“北楼西望满晴空,积水连山胜画中。湍上急流声若箭,城头残月势如弓。垂竿已羡磻溪老,体道犹思塞上翁。为问边庭更何事,至今羌笛怨无穷。”(高适《金城北望》)虽然此处离凉州,有500里之遥,但似乎还是蒙在战争的烟尘里。你看,诗人站在金城北望,远眺着美丽的风光,却仍然看到了掩不住的战争气息。读来实在士让人有些感伤和叹息。

  即使到了甘肃最富庶的秦州(今天水),诗人目力所及,还是战争。“满目悲生事,因人作远游。迟回度陇怯,浩荡及关愁。水落鱼龙夜,山空鸟鼠秋。西征问烽火,心折此淹留。”(杜甫《秦州杂诗二十首》其一)。“莽莽万重山,孤城山谷间。无风云出塞,不夜月临关。属国归何晚,楼兰斩未还。烟尘独长望,衰飒正摧颜。”(杜甫《秦州杂诗二十首》其七)。凤林关的战乱还没有平息,鱼海的道路十分险恶行军艰难。烽火浓烟滚滚冲上九天,像一座座高山的山峰;深入到敌人境内的孤国,水井中的水枯干,处境非常困难,朔凤猛烈,西部边境也好像被撼动;边庭寒冷,朦胧的月亮也发出寒光。老人们思念累立边功的飞将军李广,但何时才能商议筑坛拜将的事呢?边塞外的滚滚烽烟啊,你又何时才能消散?

2007年3月1日星期四

白字先生

 

  我读书时不爱语文,看到就烦。每当到写作文的时候,一个头有两个大。一篇要求600字的作文,我能涂鸦出200字来,连语文老师都要跟着念佛了。

 

  那时候,我数学好。一天到晚沉浸在习题中,乐此不疲。我的数学老师甚至还称我是"天才"。老妈听了乐得嘴都合不上,愈发喜欢念叨"学会数理化,走遍天下都不怕了"。反过来,这句话又不断激励我扎到习题堆里去。

 

  我是春天入学的,跳掉了拼音课,所以直到高二辍学,还搞不清声母、韵母。因为拼音的问题,老被老师批,结果愈发打击我学习语文的兴趣。到中学后,学句子结构分析,什么主语、谓语、宾语,什么后置、倒装,统统不懂,甚至连的、地、得的用法,我也是一塌糊涂,常常张冠李戴。

 

  而至于所谓的中心思想,段落大意,别的同学总结起来头头是道,唯独一到我这里就卡壳。中学读了5年,没有哪个老师成功地让我总结出来过一次。反过来,我也很烦总结,一篇好好的文章,弄得支离破碎,有什么趣味可言?

 

  我的认字,就更糟糕。四音不分是常事,多音字发错更是家常便饭。看书时,懒,认不识的字也不查,认半边字拉倒。结果我常常说出来的词和成语,跟人家的发音对不上号。以至于我工作后,有次听一位老教授在公司讲课,将裸发音成kē,觉得倍感亲切,引为同道知己。

 

  但后来,却在我最喜欢的数学上发生了意外――初二时,老师讲的,我懂,于是他讲课时,我喜欢做一些高中的习题。他不让,还把我轰了出去。这下,我犯拗了,开始逃课,不学数学了,整天躺在田埂上,看文学书。什么泰戈尔啦,什么司汤达啦,什么《悲惨的世界》啦,《荆棘鸟》啦,举凡能找到的,全来了个囫囵吞枣。

 

  我甚至还仿泰戈尔的《飞鸟集》写了8句话,投给《全国中学生优秀作文选》。结果还真走了狗屎运,竟然获了奖。我还跑去参加了一次全国中学生文学夏令营。

 

  从此,我便喜欢上了"歪门邪道"(老爸语)。一直持续到现在。虽然现在我同样发音不准,四音不分,主谓不懂,中心不明,层次不清,外加狗屁不通,但我依旧照写不误。究其原因,无他,喜欢也。

 

  不过,跟小媳妇讲话,我要特别小心措辞,因为她的语文基础很扎实。不知道她当年为认偏怪字,辨多音字,浪费了多少纸张,捱了多少鸡毛掸子?总之是肯定受了不少气,现在全撒在我身上了。只要我一张口,想"文雅"一番,保准会吃颗"爆栗子"。完了她还怪声怪气地笑话:"什么?姚(yáo)雪垠(gēn)?是姚(táo)雪垠(gēn)!"

 

做事,要像火烧屁股一样

  做事,要像火烧屁股一样,否则,你就只能干巴巴眼看着大把机会在自己眼前溜走。

 

  这是我的经验之谈。

 

  还在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,我就看上了一个小妞。眼睛大大,皮肤白白,粉粉嫩嫩,胖胖乎乎。我很想跟她坐一桌,这样我就有机会靠近她,把她搞到手了。孰料,一个犹豫,就被拖鼻涕的杨胖子抢了先。他跟老师说,小妞的aoe好,他自己的123好,可以一起互帮互学。于是我彻底失去了机会。从此,只能眼瞅着他们一起上初中、高中、大学,结婚,后来又眼瞅着他们离婚,再也没能找到机会接近过。

 

  以后,我就牢记着这个教训。

 

 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,来了个新班主任,要出黑板报,问:"谁的字好?举手!"大家都低着头,以为自己穿上了皇帝的新衣。我自告奋勇,手举得高高。出报那天,是周日,老师忙着约会去了,我一个人捣鼓到半夜。第二天去学校,老远看到一帮人围在板报前指指点点,唾沫乱飞。我凑上去一看,原来他们在争论板报上的字,一个说:"这是'坑'字。"另一个说:"这是'炕'!"黄大头说:"这明明是个'洞'!"他们见我来了,要我裁决,我说:"我也不认识了!"从此,全校都知道四年级有个会写天书的×××。

 

  高三没开学,我便辍学,跑出去打工。刚到深圳时,在一家厂搞电镀,做最苦的工作。我负责镀铜板,板上有铜刺,两只手像筛子底一样,到处被扎出洞眼。一天晚上,在宿舍发牢骚,说:"这简直不是人干的活。"上铺的兄弟听到了,在那里嘲讽:"就那文化水平,你还想干啥?!"我气不顺:"给啥老子都能干!"他阴阳怪气地说:"品质部招流程工程师,你能干吗?"我气不打一处来:"能干!"他从上铺跳下来,一头斗鸡的架势:"品质经理就住在210,有本事你现在去跟他说?"我二话不说,掉头出门,径直奔到210就敲门。品质经理开门,问:"谁啊?啥事?"我看他睡眼蒙胧,才想起来已经是夜里12点多了。于是长话短说:"我自荐,当流程工程师?"他问:"你哪个部门的?来多久了?"我答:"制造部!6个月!"他眼睛瞪成了铜铃:"啥?!"我当然是没有当成流程工程师,第二天还被叫到office狠狠K了一通。但1个月后,我被调到品质部当统计员了,终于脱离了"苦海"。到新部门,他的第一句话是:"统计岗位少个人,我想不起来其他人了,就记得你……"

 

  2002年,我认识了个郑州的女孩儿,聪明,伶俐,风趣,活泼,而且是大学生,文化比我高着一大截。那时候我刚刚升"官"儿,正烧三把火呢。一次跟她聊天,她说:"你不是说喜欢我吗?真喜欢,你明天来郑州看我。"我二话不说,买了车票,当天夜里就去郑州。第二天中午出现正她的面前。那一刻,我看到她的小眼睛瞪的比我的大眼睛还大。而后,我每年都去几次,看她的次数比我看老妈的次数多N倍。三年后,她跟我到了广东,变成了我的小媳妇。此刻,我正在这里敲这篇东东,而她,正在客厅里看电视呢!

 

  所以啊,我的经验是:做什么,快,更快,要想火烧屁股一样。千万不要拖拖拉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