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5月3日星期四

我上网

  “在互联网上,没有人知道你是狗。”我上网,跟《纽约客》漫画上的那只狗的心态差不多。所以,甫一触网,我便混迹在国内一些著名人文版块上。虽然读得多,回得少,大部分不懂,但我还是乐此不疲。如偶有“人文巨擎”回应,我会兴奋得连晚饭都忘了吃。最有成就感的,莫过于在2002年,与一家文学网站合作,建立了一个思想频道,给好些个当时正被各个论坛“雪藏”,无处发贴的海内外学者在上面建立了一些文集。
  
  但很快,我发现,白丁被墨汁染一下,成不了文人。我最惬意的时光,不是猴在电脑屏幕前把眼珠子吊到生疼,而是躺在床上,看不用过脑子的所谓美国大片。一阵爆笑,亦或一阵傻笑,工作中累积下来的各种烦恼尽散。半罐啤酒下肚,倒头,我很快便可以像吃饱了的懒猪一样,四肢伸展,进入梦乡了。
  
  所以,在其后约三年多的时间,我几乎不上论坛,也不写东西。我花最多精力干的事情,便是从网上下电影来看。有时候,我甚至还追美剧,比如《反恐24小时》,《CSI》,我楞是从第一季一直追到了现在。我喜欢美国人影视中的那种悍悍霸气,以及那怎样掩也掩不住的创造力。那正是我们所稀缺的。
  
  另外,我也玩游戏。因智力所限,我理解不了大游戏,只能捣鼓捣鼓那些益智休闲类的小玩意。曾经有一段时间,我天天跟小媳妇搭档打泡泡堂。小媳妇的技艺一日千里,很快便成了顶尖高手,泡泡和武器在她手里,收发自如,简直是神乎其技。她进出敌营,如履无人之地。而我,常常被自己的炮弹误伤,还要劳她千里迢迢杀回来救驾。最后,我看自己实在太不成器,只好悻悻放弃。
  
  当然,在网络上,我收获的不全是麦草,也有麦子。比如,我就下载刻录了几十张各类名家学者讲课的视频DVD。在过去,要听数十名家讲课,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。而今,独坐斗室,只需轻点鼠标,便可纵览古今,耳灌中西。其中我最喜欢的,是叶嘉莹讲古诗词,不记得看过多少遍了。每次,我都被她深厚的诗词修养折服。我常想,叶教授的风姿与优雅,是否源自中国文化的浸润和诗词的滋养?所谓“腹有诗书气自华”,也许说的就是叶先生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